李礼辉: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
“中国人口居于全球之最,支付市场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那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发行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125,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出席北京的“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时表示。
1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及“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作为全球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中国数字货币已经在小范围开始试点。今年10,深圳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还处在早期技术验证的阶段,至少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地推广。”李礼辉说。
如今,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支付工具。近期数字货币也备受市场关注。其中一个是热议的话题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否会替代电子化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跟其它支付工具相比具有行政权威地位优势以及托管交易技术优势,李礼辉表示,“但它到底能不能取代支付宝、取代微信支付、取代银行卡,成为主要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呢?我觉得还有待观察。”
“微信支付、支付宝不大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它应该会跟法定数字货币,会跟银行卡并行成为我们的支付工具。当然微信支付、支付宝本身不是数字货币,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而已。我们希望说法定数字货币做得更好,比如说它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得到保证,而且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使用,它才可能做得更好。”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现在成熟的支付工具,需要经过一定的历程,可能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好处:
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普惠特性;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数据,精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资金流信息可以实时观察、全程追踪,能够加强反腐败、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调控。
值得关注的是,李礼辉归纳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两个主要潜在问题: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所以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削弱其盈利能力;如果说个别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它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款的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礼辉强调,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在他看来,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四个主要特点,包括采取间接发行的模式、采取央行中心化管理模式、保持技术中性、采取“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
“数字货币正在从概念变成现实,
比特币
等虚拟货币越来越成为投资或者投机工具,价格跌宕起伏。”李礼辉说。
虚拟货币得以生长是有经济层面的原因,李礼辉表示,“第一,虚拟货币有生存土壤,特别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中,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第二,虚拟货币有市场需求。它可匿名、可跨境,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也成为了投机交易的工具。”
李礼辉指出虚拟货币具有技术性缺陷。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架构下,全网验证需要超大规模的数据同步,各个节点的运行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所以至今没有办法解决规模化可靠交易的问题。此外,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任背书,价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
对于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支付与交易场景的问题,李礼辉表示,“维护一个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成熟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我们国家法律禁止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所以我自己觉得虚拟货币目前还很难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的场景。”
今年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会加大货币替代的压力,即本国货币被外国货币所替代。
“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这是现实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
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数字货币国际化将构成对货币政策设计和流动性控制的挑战。对于被他国的数字货币替代的国家,本国的主权货币地位将面临威胁,货币政策的传导的效应将会被削弱。
因此李礼辉指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的路径,完善我们的底层基础架构。金融数字化呼唤制度创新,我们应该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另外,数字金融必然会加深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们希望在全球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不应该缺席,应该要发挥我们的话语权。”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彭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