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每周科普系列:跨链的五大技术及其优缺点
很多东西我们听着简单,但实际上却很复杂,比如说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看着多么简单美丽大方,但背后的演算推导与理论验证却非常复杂。同理,跨链技术我们听着感觉很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难度也不是那么容易。技术上需要对链以外的信息的获取和验证,这时候就需要节点有能够独立验证的实力:
目前主流的跨链技术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公证人机制(Notaryschemes);
2、侧链/中继(Sidechains/relays);
3、哈希锁定(Hash-locking);
4、分布式私钥控制(Distributedprivate key control);
5、混合技术( 公证人+sidechain)
早期跨链技术包括以瑞波和BTCRelay为代表,它们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转移;现有跨链技术以Polkadot和Cosmos为代表更多关注的是跨链基础设施;而DAC关注资产跨链和跨链通信两大块,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公链,在其上可以产生丰富的的跨链金融应用。
一、公证人机制(Notaryschemes)
代表项目:Interledger,Corda
简单讲解就是A和B俩链互相无法信任,那么就找个守信公证人C来声明,向A声明,B上发生了啥,从而让A链也可以把这个信息纳入进来。
优点:这个机制的确非常简单合理,可以说是跨链里面最简单有效的形式。
缺点:引入这个公证人C,对于本身去中心化的理念就是矛盾的,等于增加了一个中心化中介机构。
二、侧链/中继(Sidechains/relays)
代表项目:Cosmos,Polkadot,
BTC
Relays以及类似AERGO,BUMO等公链应用此技术
简单理解侧链:我和你,我拥有你全部的能力,我守护在你身边,你不知道我的存在,但我知道你的存在,那么我就是你的侧链,你是我的主链。比如支付宝,最开始你在银行上面才能取款,但是有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功能,你也可以通过这些来直接操作银行里的账户。这就相当于一个侧链的功能。
那怎么理解中继呢?我在中国(链1),你在美国(链2),我们之间通过大洋与天空相连,如果这个大洋与天空本身就是一条链,那么它就叫做中继链。
中继和侧链目前是使用最多的两种跨链的方式。
优点:可以完成资产跨链转移、交换、cross合约、抵押等应用
缺点:技术上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系数的。
三、哈希锁定(Hash-locking)
Hash-locking起源于比特币的那个闪电网络Lightingnetwork,最开始闪电网络的初衷是可以让BTC达到小额快速支付的效果。后来呢,发现这个哈希锁定技术可以用于跨链。
哈希锁定的逻辑如下:
1.智能合约规则2.冻结钱3.生成Hash值4.匹配达到标准后放款
优点: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此技术达到跨链资产的交换,无需公证人机制。
缺点:没有实现资产的跨链转移,仅仅实现了跨链交换,也没有所谓的跨链的合约。
四、分布式私钥控制(Distributedprivate key control)
代表项目:Wanchain,Fusion
这个技术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就是把私钥分成多处保管,去中心化的机构或网络保管用户的私钥,同时用户自己也有资产的私钥,所以用户并没有像传统中心化交易所那样失去对自己资产的掌控权。(中心化交易所一般是完全托管私钥,用户得祈祷交易所不崩就好)
用户在自己资产生成的智能合约信息,使得跨链后的节点可以确认这部分资产,从而发放相应等值的资产,完成资产的转移。
优点:用户始终对自己的资产一直有控制权
缺点:目前这种类型的合约并不完善,还需要很多的进步与优化
五、混合技术(公证人+sidechain)
这种技术就是1和2的结合,利用了侧链的灵活性,同时也利用了公证人的可信任性,达到了二者同时互补互助的效果。只需要侧链之间的互通就可以了,但这种机制的繁琐程度相对高一些,去中心化性和单独的公证人机制一样有些受诟病。
以上就是目前跨链的所有技术以及优缺点,而DAC作为去中心化资产跨链通兑平台,旨在通过资产跨链(抵押、托管、通兑)和跨链通信(交互中间件工具)两大核心引擎驱动生态发展,构建去中心化强大无边界的生态网络。
在未来,DAC将更好的完成用户、数据、使用场景的连接,成为常生活的区块链基础交互设施,实现让用户/企业无门槛搭建DApp,为跨链技术,超级节点,跨链钱包,区块链浏览器相关的跨链应用进行数据及价值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