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2.0 无限延期 Serum 如何用 Solana 突破DeFi困局

2024-07-04 区块链达人

2020 年无疑是属于 DeFi 的一年,不但抵押在 DeFi 的总资产已经突破百亿美元、使用者也突破了 48 万人。甚至,Uniswap 于上 9 总交易量达 235 亿美元,超越了老牌交易所 Coinbase。

虽然现在 DEX 和 CEX 的用户仅小部份重叠,不过 CEX(中心化交易所)明显已经感受到压力,币安打造了币安智能链(Binance Smart Chain),嵌入智能合约功能;而在 DeFi 浪潮中,玩得最风生水起的 FTX 交易所,则是在 DeFi 竞逐赛道上,选择了在 Solana 区块链上赌上一把。

那 Solana 的优势在哪?能获得世界第六大加密交易所的青睐?

DeFi 的进程固然令人惊喜,不过也突显了以太坊最致命的硬伤:交易吞吐量不足。以太坊目前的 TPS 约为 14,交易拥堵时,平均 GAS(手续费)甚至高达 700 Gwei,光是在 Uniswap 操作简单的交易,可能都要花 20 至 30 美元。

现阶段,以太坊的扩容方案主要分为链上扩容、链下扩容。

其中链下扩容相对成熟,包括 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Plasma、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但问题在于,DeFi 这个夏天的大爆发仰赖的是各应用之间的组合堆叠,而链下扩容的第二层解决方案(Layer 2)更多是适合如 dYdX、Loopring DEX 等这种相对来说不依赖组合性的 DApp。

链上扩容则是还有得等。

目前链上扩容解决方案有二: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分片(Sharding)。众人殷殷期盼的 ETH 2.0 虽然即将进入初期阶段,然 Vitalik 却于先前捎来坏消息:距离最后的基础层扩容完成还需要数年时间。

据 Solana 官网数据显示,Solona 的总交易次数达到了 40 亿,测得最高的 TPS 是 50,000 TPS,是以太坊的 3,500 倍,那 Solana 是如何办到的呢?

全局时钟:Proof of History

在完全开放的分佈式系统中,除去了「可信任第三方」的角色,很难依赖标准时间 UTC 作为区块链的全局时钟,没有时间序,区块就难以「成链」,事实上,在比特币最初的程式码中,中本聪最初将比特币的数据结构(区块链)定义为「时间链」(Timechain)

目前,多数的区块链是以「最长链」作为时间序共识。以比特币为例,大约每十分钟出块一次,我们若是将其共识机制(PoW)看作一个全局时钟,每出块一次就相当产生一次的时间转动。每次时间移动就产生一次全局共识,而最后的全局共识以最长链为依归,因为这个时间序拥有最多共识。

不管是 PoW 或是 PoS,其时间和状态是绑定在一起的,而 Solana 则是跳脱出此架构,将基于哈希值的时间序和区块链状态更新分离,引入了「编码时间」的时间戳,提供无须许可、全局可用的时钟体系,而 Solana 将之称为历史证明机制(Proof of History)。

在 Solana 的区块链架构中,分成「验证领导者」(Leaders)、「验证者」、「节点」。

两者的作用如下:

验证者:透过 SHA-256 顺序哈希的 VDF(可验证延迟函数)来解决时钟问题。

验证领导者:收到时间戳后会尽快广播给节点。节点可以实时向其他节点发送状态更新,节点持续收到新的交易,交易有发送者签名过的 PoH 哈希,并将其转发给邻居节点。

具体运作过程如为,每个 Solana 的验证者使用 VDF 来维持其自己的时钟,并证明已经获得了传输区块和验证人的区块时段 (Slot),藉此获得奖励,此外,验证者还必须产生为每个完整周期(epoch)提前安排领导者

验证领导者 (leader)选出后,运行一个完整的周期约为数千个区块。在收到时间戳后会广播给节点后,时间戳有规范顺序,不是区块生产者任意确定的顺序。 

此时节点可以实时向其他节点发送状态更新,节点持续收到新的交易,交易有发送者签名过的 PoH 哈希,并将其转发给邻近节点。节点可以立即通过 PoH 时间戳哈希对直接对交易进行排序,而缩短了等待对应节点确认的通信时间。

虫洞协议证明 Solana 不是以太坊杀手

还记得 2017 年的加密牛市,交易量大增的情况导致以太坊交易吞吐量不足的缺点被暴露出来,许多新的底层区块链项目纷纷扛著「以太坊杀手」的大旗出来募资。三年转瞬而过,这些项目不仅没有成为以太坊杀手,甚至连以太坊对手都不是。

归根究底,是因为以太坊的「先行者优势」。其网络效应已汇聚了众多开发者、用户,从而造成了「正向循环」。加密投资公司 Electric Capital 于八的报告指出,近四分之一的开源开发人员将以太坊视为首选,资本吸引能力让其他项目无法复制以太坊的成功。

显然地,Solana 并没有将

以太坊

视为对手,至少目前还没有。

10 8 ,Solana 推出虫洞协议(Wormhole),连结以太坊和 Solana,让 SPL 代币标准和以太坊的 ERC-20 以及 ETH 代币实现连接。也就是说,可以在两条链上进行跨链的代币化资产移动,Solana 上的 SPL 代币可以利用以太坊上的安全性,而以太坊上流通的资产也可以利用 Solana 上的快速、低费用的优势。

在未来几年,我们很难看到以太坊链上扩容有近一步的突破,而 DeFi 的乐高式层层堆叠注定在 Layer 2 是施展不开拳脚,那么透过 Solana 的虫洞协议,将以太坊上的众多资产移转到 Solana 的 Serum 交易,利用其吞吐量高、低手续费的优势,结算后再将资产返回以太坊,形成双赢局面。

在这之中,并不存在「吸血」一说。据 Etherscan 数据,截稿前上有 15 万笔交易未处理,要知道,区块链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储存空间和算力。目前,以太坊多数的资源还是用在处理「资产交易」,而偏偏这是用户愿意付出最高手续费的应用,而这当然也压缩到开发,或是其它应用。

所以,假若 Solana 可以作为补充以太坊「资产交易」的 Layer 1 扩容解决方案,那不仅是增加 Solana 的生态系统,也有助于提升以太坊的开发能量。

为什么选择将 Serum 建构在 Solana?

FTX 创办人 Sam Bankman-Fried 近期频频在 DeFi 布局,先是当了 SushiSwap 的救世主,之后又创建了去中心化交易所 Serum。有趣的是,Sam Bankman-Fried 却没将 Serum 建构在以太坊上,反而是选择了 Solana。

目前,以太坊的 DEX 几乎都以 AMM(自动做市商协议)为依归,对于 DEX 来说,AMM 透过集中流动性资金池的设计规避掉了挂单簿所需的高吞吐量需求,且用户无需下订单即可进行交易,一切将自动进行。不可否认,AMM 在处理稳定币交易时非常优秀,其滑点甚至可以低于中心化交易所

然而,大部分加密货币仍然是以 ERC20 的形式存在于以太坊上,特别是 DeFi 代币。而众所周知,DeFi 代币的价格波动高,甚至高过比特币、以太币等老牌加密货币,所以,虽说 AMM 有其优势,但对用户来说,则是无法享有更多样化的挂单策略,同时也增加的交易风险。

而 Solana 的虫洞协议,将可以把这些资产带入 Solana,或者更精确的说:Solana 上的 Serum。

过去一年,FTX 创办人 Sam Bankman-Fried 已经证明他在衍生性商品的惊人洞察力,去年成立的 FTX,现已是第六大加密交易所。

透过 Solana 的高效能,再加上 Sam Bankman-Fried 先前曾表示计划和多家头部交易所合作, Serum 将可以在 DeFi 和 CeFi 之间搭建桥樑,彻底解放加密货币衍伸性商品的潜力,再加上近期新兴的保险、资产管理等领域,打造一个更庞大的去中心金融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