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系统入选区块链技术创新成果

2024-06-21 区块链达人

928,2020中国国际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南昌开幕。此次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是“区块链——新基建新动能新发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省委常委、副省长吴忠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等出席。本次大会中国内外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主管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技术精英等围绕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展开交流探讨。

为探索区块链发展的中国范式,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中国通信学会开展了 2020 年度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于 9 28 ,在本次大会上向大众公布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成果”名单并颁发证书。荷科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系统成功入选2020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成果。

此次评审是由2020 中国国际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大会组委会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对征集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进行审查,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筛选和最终敲定,入选的项目将会分类入编形成案例库,为各界应用区块链提供参考。

区块链作为多种技术的结合正在深刻的影响现有的商业模式与业务系统架构,下面将为大家从现有供应链金融问题出发,与大家聊聊区块链如何改变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与系统。

融资成本高 

在一般供应链中,整体产业链长,资金流动慢,流程繁琐,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融资成本高,特别是中小型供应商,整条供应链运转不健康。融资成本高目前已经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信任成本高

供应链是由众多参与主体构成,包括不同的机构及企业,不同机构之间由于行业属性不一致,在不同主体的交流,协作中具有大量的沟通成本及信任成本,导致整体交易成本高。

数字化程度差,信息流动性差 

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下,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各类信息被离散的保存在各个环节的系统内,信息缺乏流动性和透明度,难以监控,分析,利用。同时整个供应链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技术标准,大多数供应链体系中目前还未很好的实现数字化,同时由于技术手段限制,很多价值凭证,如合同、高价值单据等仍然需要纸质文件作为凭证,很难实现数字化。从而无法高效利用供应链过程中数据。

交易风险高 

由于信息孤岛的原因,在供应链中参与方众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使得重复质押、伪造交易等道德风险和交易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举证难,存证难 

在供应链中的主体交易与协作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与贸易合同,如果各主体之间出现纠纷,举证和追责将会非常耗费成本,可能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举证与数据存证,从而影响各方权益。

节点与共识:扩宽供应链金融平台边界 

在现有互联网技术中,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运营方作为中心化机构,完全拥有平台内所有数据及运营权力,在与外界的协作互通中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沟通,这毫无疑问将会产生非常高的信任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扩展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业务范围。平台需要非常高额的成本与较长的时间建立信任关系与业务口碑。

在以区块链为基础架构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中,通过部署区块链网络,分散出系统节点,可引入更多相关方,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平台内的数据产生,存储,流动等全周期活动都会与所有节点相关方同步见证与验证,同时随着节点的加入将会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系统边界,整体系统将有别于传统平台单点状的辐射,而是多点状的辐射覆盖,大大提升了平台的边界,打破平台发展的瓶颈。

智能合约:重塑业务流程与业务信任 

智能合约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尼克提出的,表示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在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已经愈加成熟,可定义为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这些交易具有可追踪以及不可逆转的特点。

智能合约的优势:

一、智能合约具有合约制定的高时效性以及去中心化的特性,不用依赖第三方权威机构或者中心机构的参与,只需要通过智能合约就能完成,大大减少了协议制定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协议制定的效率。

二、智能合约具有低成本性,智能合约是以计算机程序为载体的,由事先制定好的代码控制,一旦发生毁约等情况程序就会强制执行,降低了监督的成本。

三、智能合约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不需要人为参与,从而也去除了失误,提高了合约的准确度。

以债权发行为例:智能合约能实现完整的发行逻辑与业务流程

不可篡改的数据格式:创造数据信任

从整体上说,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Merkle 树、哈希函数和链状的数据结构来保证区块链上的数据记录的不可篡改性(难篡改性),同时保证了如果发生篡改也将会得到完整的记录。这一点是与传统数据库技术最大的差异,通过上链的数据可查性,不可篡改性保证了用户在平台内使用和传递的数据是可信的(数据产生之后的可信),解决了传统数据库与传输技术非常大的痛点。通过对数据的可信赋能,能够创造出强大的数据信任,让原来需要很多信任成本和验证成本才能进行的数据利用起来,发展出多种信任,如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等。在目前供应链比较差的数字化问题及某些由于篡改性带来的无法数字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将大大提高平台内的数据可靠性,释放数据价值。

对平台运营方:构建金融生态

对于供应链平台运营商,区块链技术可以引入多方协作,扩展平台影响力与业务边界,可通过区块链在技术架构上的天然联盟性与分布性构建传统技术无法构建的大型多样化,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而并不局限于某一条供应链或某一群体企业。

对核心企业:扩大核心企业信用及影响力 

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信用的流转,为不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众多供应商之间的建立信用互认机制。打破以往核心企业信用只在一二级层级内流转的局限,实现全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信用及资产的流转,扩大核心企业信任影响力。

对供应商:优化资金利用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随着核心企业信用,如应付账款凭证的流转可以丰富下游供应商的支付手段,让上游供应商获得金融机构兑付优质债权凭证。实现核心企业信用下沉,降低企业融资门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金融机构:增加营收渠道,降低风险

区块链对于数据的可信赋能可以有助于银行开展业务真实性审核,降低银行业务成本,提高业务效率,防范业务风险。同时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提供一种通用的机构间协作的基础设施,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中,金融机构可直接对接众多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通过与核心企业建立强合作,扩展客户集群,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增加金融机构新的营收渠道,同时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对监管方:实现穿透式监管 

区块链技术具有可溯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对于监管方来说,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多层监管,事前事后事中全方位穿透式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减少风险发生。更有利于在监管下更加活跃的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