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决公益信任问题 区块链做到了吗

2024-05-09 区块链达人

早在2018年民政部印发的《“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就提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款、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的运用,构建防篡改的慈善组织信息查询体系,增强信息发布与搜索服务的权威性、透明性与公众信任度。

2019年10,中央领导指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

但其实区块链公益被大众看好,主要是因为传统公益模式没有办法解决公益最大的信任问题。由于信息不透明、运营成本高、救助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畅等问题,信任体系很难成型,从而导致公益事业发展缓慢。

 

今年2,人民网指出,传统公益慈善领域在款项管理、信息记录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受助人、捐赠项目信息审核不够严格,难以做到真实有效,同时钱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也很难达到公开透明。

无独有偶,人民智库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财务公开透明成为公众选择是否捐款的首要考虑因素,权重占比高达70.5%。

近年来,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层出不穷,比如:轻松筹、水滴筹、爱心筹等,当然这些平台的出现也带来一些弊端,如个别求助者存在虚构病情、部分平台线上业务不合规、用户数据被滥用、个别平台涉嫌非法筹集资金等问题。

而区块链的出现,刚好解决了部分问题。因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优势,正好应对地解决传统公益慈善项目中长期被人诟病的问题,打通了卷证人、公益机构、第三方监管、受益人等各环节的信息对称,从技术上杜绝了人为作恶的可能,并大幅提升了效率。

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天然地能够消除各种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而公益正是其经典应用场景之一,因此,区块链+公益被寄予重建公众信任机制,赋能公益转型的厚望。

但是以目前的的情况来看,区块链在公益领域还有很多没有到位的地方,比如上链难,据统计,目前全国有约8000家基金会,社会组织数量更是多达86万家,单凭上链的机构数量来看,区块链在公益行业的普及还需要再努努力才行,而且即便上链了,假若数据在源头造假的话,区块链还是无法改变的。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在以加密货币作为善款接收和拨付的前提下,区块链的优势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这点上,无论在当前的政策还是加密货币普及程度来看,都有点不太现实。

由此看来,虽然区块链公益前景十分被看好,但是如果脱离了政策、法律以及现有的公益机制改革等顶层设计,那么它的发展也是层层受阻的。剩下的就是公信问题了,毕竟技术是中立的,主要还是得看人。所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区块链彻底解决公益信任问题,还需各个部门机构人员一同努力才行。